2022中國經濟新趨勢:
2022中國經濟現狀新趨勢,2022中國經濟環境形勢如何?2022年以來,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特別是3月份以來,具有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多個省市迅速蔓延,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難度加大。面對復雜局面,中國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確保經濟運行總體處在合理區間,實屬不易。
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當前中國正在持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從減稅降費到房租減免,從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實施緩繳社保政策到向困難中小微企業發放留工培訓補助……
一系列紓困政策正在密集出臺,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將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利于緩解企業困難。
經濟開門穩來之不易
“開門穩”來之不易,接下來中國將繼續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全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努力實現全年預期目標任務。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經濟艱難復蘇,中國經濟卻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穩中有進,以創新為顯著特征的新動能正讓中國經濟呈現新氣象、煥發新活力。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新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達到114.4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突破8萬元。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
多重沖擊下,中國經濟表現出總量大、增長速度穩、發展后勁足的強大韌性,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為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不斷注入新動力。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 朱建武表示,一批產業創新高地正在加速形成,一大批富有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企業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微觀基礎。我們看到,創新正在引領中國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021高質量發展在中國,新動能讓中國經濟煥發新活力。
中國新經濟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代表,形成了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其中,新產業是指應用新科技成果、新興技術而形成一定規模的新型經濟活動;新業態是指順應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需求,依托技術創新和應用,從現有產業和領域中衍生疊加出的新環節、新鏈條、新活動形態;新商業模式是一種為實現用戶價值和企業持續盈利目標,對企業經營的各種內外要素進行整合和重組,形成高效并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商業運行模式。
“新經濟”一詞先后被寫入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 同樣指出,今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據報道稱,新經濟成2022年求職關鍵詞。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人不只在超級大廠尋求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背后,由新經濟崛起帶動的一批新行業機會浮現?;ヂ摼W人才的加入使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逐漸融合,也進一步推動了軟件和硬件廠商間的人才流動?!秷蟾妗窋祿@示,華為給智能硬件行業輸送大量人才,而字節跳動是智能硬件人才的最大接收方。而新經濟的崛起也讓城市間的人才流動格局產生變化。整體來看,北京人才南下趨勢明顯,主要流動方向為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其中流入量最大的城市依次是上海、 深圳和杭州。
人才流動帶來的雙向紅利,將為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波動之下職場人的選擇成本更高,因此要更深度全面的從員工和前員工的點評中獲取信息,降低決策風險。點評趨勢也為包括新經濟獨角獸在內的優秀企業吸引人才提供了新機會,吸引更多中高端人才加入。
4月18日海外網評報道稱,中國經濟第一季度同比增長4.8%,好于預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月18日文章表示,1 月和 2 月出人意料的良好經濟表現提振了增長。半島電視臺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相關研究報告表示,中國第二季度將采取更強有力的宏觀政策應對措施來支撐增長。
多重考驗下中國經濟“穩”字難得
3月以來,由于國內外突發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有能力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器”。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中國國內疫情近期多發,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穩”字難得,更顯珍貴。
“穩”來自何處?一方面在于中國政府努力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從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到用好政府債券擴大有效投資,再到適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近期中國密集出臺多項“穩經濟”舉措,特別是針對受到嚴重沖擊的市場主體加大紓困和就業兜底等保障力度,助力中國經濟穩定前行。
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19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受俄烏沖突影響,IMF大幅調低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6%。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6%,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IMF強調,在當前情況下,全球合作至關重要。應通過多邊努力應對人道主義危機,防止經濟進一步割裂,維持全球流動性,管理債務危機、應對氣候變化、抗擊新冠疫情等。此外,各國政府應盡可能充分利用積極的結構性改革,推進數字化轉型、綠色能源轉型,為經濟長遠發展作好準備。
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今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3.7%和2.3%;歐元區經濟將分別增長2.8%和2.3%;中國經濟將分別增長4.4%和5.1%。